全球透視

全球教師地位報告是每三年由國際教育組織EI與大學教授合作,調查並訪談所屬會員組織所得之跨國研究報告,目的在針對全球教師關切的議題進行分析,提出教師組織的專業觀點與建議,以提升整體的教師地位與教育品質。研究團隊在2024年對121個國家的教師會員組織進行訪談,是疫情後首次對教育系統與教師專業的全面調查分析,並於2025年世界教育日發表調研結果,訴求各國教育決策者應聆聽教師聲音、採納教師組織的專業建議,以達普及的優質公共教育。

2024是全球選舉年,也是對國際教育組織重要的一年,除了 因疫情影響,將世界大會領導團隊的選舉與實體討論延到今年舉 辦,國際情勢的變化也帶來了挑戰。隨著各強勢國家選舉結果出 爐,極右派保守勢力政權興起,攸關教育品質的公共教育預算與 教師權益相關計畫,即將面臨大幅刪減,教師工會無不嚴陣以 待。而教學現場的教育科技與AI熱潮,影響國家人才培育方向, 也埋下商用大數據演算偏誤的隱憂。於此脈絡下,教學人力短缺 的問題,使教師承擔前所未有的工作重荷,勞動條件與身心健康 需要更強力的支持保障。 面對全球變局與挑戰,外事部選出三個今年度最重要的關鍵字 與議題,作為年度觀察國際教育組織趨勢的整理,並提供推薦選 讀,期待共同思考教師與教師組織在全球脈絡中的下一步。

國際教育組織(Education International,簡稱EI)四年一度的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是組織的最高治理單位,本次第10屆大會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共有來自150國家、1300位各國代表與觀察員與會,進行提案討論與全球領導團隊選舉。提案分為三類:會員組織提案、執委會提案(含章程修正案)與臨時提案,總計53個提案分為五大領域―工會成長、提升專業、捍衛民主、確保公平、推動和平,開放與會代表發言辯論。表決方式為代表舉「票卡」(voting card),現場多數決通過即形成大會決議,成為未來組織工作準則與方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023年全球教育監督報告,以教育科技EdTech的時代該由誰主導,對整個教育界與科技交 會的趨勢提出大疑問。科技的演進不等同文明的進步,人類 透過思考來掌握新工具以優化環境,才能推動社會往前。在 全球瘋AI工具的當下,國際教育組織EI委託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進行研究,試圖提出教師組織的觀點,釐清AI與教育交會時 的思考盲點,以及教師應有的關鍵角色。

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與人工智慧互動、甚至依賴,過程如此自然以至於我們多未察覺,例如智慧型手機數位助手、影音與購物平台的偏好推薦、各種智慧型小家電,這些俯拾皆是運用人工智慧的科技產品,是人類使用運算語言學協助電腦進行機器深度學習,使電腦理解人類語言並加以詮釋操作與產出(NLP)。這些演算法技術的研發與運用已數十年,目前已廣泛運用在醫療照護、交通運輸、財務金融、以及教育,其強大的學習能力與處理速度受到重用,相關的風險控管與倫理法規也被積極提出討論。

5月17日為「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 簡稱IDAHOT),推動尊重同志(同性戀、跨性別、雙性戀)的性傾向與性認同、擁抱多元性向,反對一切加諸於其上之歧視、惡意、偏見、攻擊、暴力與不公平待遇,落實性別平權的精神與價值。教師是性平教育的前線,更是使校園成為性別友善環境的重要角色。

「公共教育是基本人權」―優質公共教育、教育公共化、教育為公共財是教師組織共同的核心價值,全世界教育體系經過近三年的疫情衝擊,在各國產生不同的負面效應,整體SDG 4進程倒退20年,公共教育經費不但被以經濟復甦優先之名排擠縮減,教育私有化與商業化更搭著數位教育產業的興起而有大舉復燃之勢,威脅著下一代公正的教育權。例如許多政府利用教育復甦預算,引進跨國數位科技學習企業(Big EdTech firms),大量採購其「創新的」軟硬體設備、應用教材、跨國聘用低薪資格不符之教師,或者將特定課程外包給民間教育機構承接,藉此展現短期的復甦績效。

國際教育組織亞太區(以下簡稱EIAP)區域大會每四年舉辦一次,本次大會因疫情延後一年於柬埔寨速卡暹粒渡假會議中心(SOKHA Siem Reap Resort)舉行,邀請區域內36個會員國的教育組織、超過兩百位的代表、觀察員與專家學者與會,為交流亞太教育專業實務、各國政策議題之重要場合。本會為EIAP正式會員組織,多年積極參與各項跨國議題的推動,增進我國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國際能見度,本次大會由組織代表侯俊良理事長、亞太執委李雅菁副秘書長代表出席,由外事部進行國際協調並全程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