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學前巡迴輔導制度之需求
開學日,一如往常的,kiki老師熱情的跟孩子們道早。
小路:「老師早安~」kiki老師抬頭發現今天小路用著不同於以往的進教室方式登場。當小路情緒穩定後,看到掃落一地的物品又無力自行收拾,老師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神陪伴其穩定心情,討論對策,收拾殘局。
日復一日的情緒激動狀況,讓班級老師們極為苦惱,苦的是小路與其他孩子學習權益,惱的則是政府特教資源的不足。
小路一進教室就攀爬上教室窗台,在半人高的窗台上一邊走路一邊跟老師道早。小路經過職能治療師的協助下,一掃過往體能較弱的狀況,升上大班後,變得身手矯健。但情緒一激動或不順心意,就會大肆破壞班級物品,將班上桌椅踢翻,物品掃落一地。
同學指正他,他會馬上暴力相向,也會在被阻止後,找時機進行肢體報復行動。因此,其他同學們學會一看到小路情緒激動,就會機警地奔逃出教室,避免遭受池魚之殃。
上述的事件,有著需要情緒協助的特殊生,許多幼兒園的班級可能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而不同障礙類別的孩子在班級中衍生出需要協助的狀況,也有著很大的差異。但這就是目前多數幼兒園會遇到的融合教育現場。
民國86年修訂《特殊教育法》以及87年修訂《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將身心障礙學生入學年齡向下延伸至三歲,明訂學前身心障礙幼兒應以與普通幼兒一起就學為原則,開啟學前融合教育政策之全面推展。依據特教年報數據指出,88學年度就讀學前普通班身障幼兒為500人,到了108學年度高達21159人,可見身障幼兒就讀普通班人數高達42倍的成長。此數據可知每個學前普通班內可能都有安置特殊生,甚至高達多位。
融合教育是學前階段的必然趨勢,與其維繫品質直接相關的,便是學前巡迴輔導的制度。但這個領域當中,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的工作與需求卻甚少被公開討論,為此,我們整理身邊多位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的經驗與想法,提出三點建議,希望拋磚引玉,獲得更多討論,讓學前融合教育更具成效:
一、建立長期固定合作區域和園所
學前巡迴輔導要能切合現場與特生需求,需要透過的長期駐點。因為這樣,巡迴輔導教師才能夠了解學校教學模式,透過長期觀察與合作,更可以提供更符合需求的建議,使特生能獲得長期穩定的協助,並有利於普特合作的文化經營。
然而,許多縣市雖然在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服務區域的規劃上,有依照行政區進行劃分和規劃,但行政端卻常常因為一些行政的理由,調動區內的巡迴輔導教師,使得巡輔老師難以長時間駐點在該區域,合作與介入的成效都大打折扣。除此之外,也因為長時間的正式缺額不足,導致學前巡輔頻繁更換,不利在地化的特教資源系統經營。
因此,政府應該要重視學前特教巡迴正式教師比例,避免因為代理教師聘期因素而中斷。同時,也建議班級數多達6班以上學校,增設學前巡迴輔導老師一名,直接服務該園所,班級數較少的區域,則規劃出合理的服務範圍,常設學前巡迴輔導教師,以利維持在地的特教資源人力。
二、養成並留任優秀的學前巡輔教師
學前巡迴輔導教師的養成非常不容易,因為其專業領域涵蓋範圍非常廣泛,一來要面對各式各樣不同障礙類別的幼兒;二來還要快速整合各種資源系統,提供現場學前教師、幼兒和家長建議和教學;最後,人際協調合作更是普特合作的必備技能。但矛盾的是,在相關師資培育時期卻沒有這方面的專業訓練,一位優秀有經驗的巡迴輔導教師,通常要在實務現場逐步養成,這類型的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對幼教現場才能提供最直接的幫助。
但仔細盤整各縣市巡迴輔導的師資,多半都是資歷較淺的特教老師擔任,甚至有些縣市的學前巡迴輔導代理師資高達3-5成,僅有大學畢業連相關科系都不是。許多的學前巡迴輔導教師進到幼教現場,園所還需要花時間帶領讓其熟習幼教生態,可是當他熟習之後就換人或離職了。
學前巡迴輔導師資養成不易,但是工作條件不佳且缺少誘因的留任制度,使得很少學前特教老師願意深耕投入,這也是直接影響融合教育品質的關鍵。是以,政府應該積極建立學前巡輔教師的輔導與支持系統,有規劃地培養專業的學前特教巡輔師資,改善工作條件並制定有效的留任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幼教融合現場之品質。
三、提供多元資源資略與行政協助
學前特殊教育的「合作諮詢」模式近來不斷被重視,強調在諮詢過程中,專業間的協調合作特性,最終目的是解決特殊需求幼兒在幼兒園學習所遇到的困難。因此,巡輔教師進入班級觀察,與班級教師共同討論教學計畫,最後由班級教師在自然情境中確實執行,透過巡輔教師與班級教師持續的評估計畫與修正,討論出適合該班的合作關係。
這樣的模式需要班級教師和巡輔老師不斷的討論與執行,是否能適時引進需求資源,以及提供相關行政作業上的協助都是影響關鍵。另外,班級教師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與學前巡輔教師討論或該班級是否有足夠的人力支持班級運作更是關鍵影響因素。
但現場的狀況卻是:政府根本沒有提供學前巡迴輔導教師足夠的教學資源得以運用,亦沒有提供普幼老師可以抽身協調合作的行政人力支持。「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種奇怪的教育行政思維,正是崩壞學前融合教育品質的落石。在強調合作諮詢的同時,相關行政單位應該要積極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與人力支持,才可能達到制度、實務與學理上的共好。
以上三點建議,都在嘗試提出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如何在自然情境下和學前教師合作做好融合教育,雖然在其中仍卡著許多正式教師管控比過高、生師比居高不下,以及班級中特生安置太多......等的問題。但仍拋磚引玉,希望引發更多討論,讓學前特教教學品質更好,融合教育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