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兒園內的父職參與:爸爸也是童年重要的成長能量

2023-02-08

    隨著社會變遷,近年也迅速了讓家庭親職角色的定位有了不一樣的轉變。在家庭結構的轉變中,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想法也隨著女性意識的抬頭,使得女性開始注重自己的權利,女性外出就業的比例增高,也不再只是扮演好太太、好媽媽的單一角色。也因此父職參與孩子幼兒園或是日常生活的機會也大大的提升。


    許多研究指出,父親的參與可以使兩性在平衡軌道上發展較和諧的關係。Hawkins,Christiansen,Sargent 與 Hill(1995)並根據 Erikson(1963)的發展模式指出要發展成健全功能的人,在成人發展階段,必需達成對下一代的指引與關懷(generativity)的心理任務。Snarey(1993)根據 Erikson(1982)理論的「指引與關懷」(generativity)理念,以縱貫性研究方法,他們發現一般人刻板印象中,「育兒」會阻礙生涯發展的想法並不正確。育兒投入與生涯成長(職位上升)有正相關。而近幾年的確也大大提升了父職參與意願的投入度。


父職參與的型態

    父親執行親職的參與行為可分成:勞務參與(如準備餐點、睡覺..等)、親子教養(建立常規)、情感參與(陪幼兒玩、傾聽孩子與孩子對話..等)謝宛臻(2007),而其中的情感參與也為之重要,是灌溉愛的教養方式之一。例如:每一個晚上都陪伴爸爸組裝樂高的幼兒,爸爸需要的零件,幼兒在一旁就是小小幫手協助拿取並且模仿著爸爸組裝樂高;又或者是每個放學後的運動,父親帶著孩子做戶外運動,而不是只有站在旁邊划手機<陪>孩子運動,在這個部分就能看見父職情感參與的柔性。而陪伴不再只是媽媽的角色任務,而是父母共同參與的責任。

    在幼兒園一日作息,其實占了幼兒一日生活的一大部分,孩子在這個環境中練習社會互動與經驗的累積,而幼兒園也常會有許多機會可以做為親師交流的契機,這幾個時間點,也都是父職參與的機會:

  • 大型活動的協助與參與
  • 班級例行性活動的加入
  • 特定節慶的融入與參與
  • 學校任務的協助與互動

    在這參與的過程中,能打破以往父親只是管教或是養家賺錢的角色,而是真的能夠實際參與幼兒在校園的生活並更了解幼兒在學校的生活與學習。例如:剛開學之際,正面臨幼兒的分離焦慮最多的時期,同樣的兩個新生,父親分別有不同的參與程度,幼兒A的父親告訴孩子不准哭,再哭就不來接你,用比較高壓的方式去處理孩子的情緒,母親則是一臉無奈地在旁邊觀看;另一個幼兒B的父親則是牽著幼兒入園,即使孩子拳打腳踢,父親仍舊拍拍孩子的肩膀並安撫自己孩子的情緒,過程中請孩子介紹有沒有認識班上的新同學或是校園中讓他覺得很喜歡的事情,媽媽也陪伴在一旁。幾日過後,兩位幼兒的心理安定程度則有明顯的差異,而幼兒B的穩定度則明顯高於幼兒A。


實踐父職參與,促進性別平權

    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中,不管是父職的參與或是母職角色的投入,應須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讓孩子對於自己的主要照顧者能夠有不同的特質學習與模仿的機會,打破家事就是媽媽做,爸爸就是賺錢回家休息的傳統觀念。而父職的投入與參與也能夠讓孩子能夠有比較易親近的感覺,當孩子需要情感支持的時候,父親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最後,也期望父職角色的參與能夠慢慢地持續被看見其中的重要性與必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