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兒園內的不當對待為何會發生?
全教總幼委會主委 楊逸飛
近年來社會對於幼兒園內的不當對待案件與虐童抱持著高度的關注,這是因為大家對於兒童權力越來越重視的關係。但在這一波關注兒童權利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窺見對於幼教現場不友善的社會氛圍論述,筆者身為現場幼教老師,確實也明顯感受到這十幾年來社會對幼教老師充斥著各種懷疑、猜測與批判,這樣的負面情緒甚至延燒到漲個幼教場域的就業意願。
說來真是有趣,以往人家聽聞我是幼教老師,總是會回應:「你一定很有愛心」,現在大家聽聞我是幼教老師,開始會拍拍我的肩膀說:「你一定很有勇氣」。
「愛心」是社會對幼師的印象,也可以說是期許。然而,現在社會的氣氛,卻更像是時時刻刻懷疑現場幼師有疑似虐童的跡象,只要有些風吹草動,就會有一定的劇本來獵巫,所以產生了諸如彩虹藥水、烏龍爆料的各種誤會案件。案件最後雖然是誤會,但對幼教現場的傷害卻已成真。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強迫餵飯、體罰、言語羞辱等真實的不當對待案件等,真的也是在現場發生過。當這些不當對待案件發生的時候,大家最容易訴諸的評論就是:「如果沒有愛心就不要當幼教老師」。
確實,在幼教這條路上,缺少愛心會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可這無法驗證「有愛心就絕不會有不當對待」的道理。在筆者見過許多的不當對待案件當中,我也能感受到許多當事者對於幼兒教育的熱愛,也不覺得這些當事人有多討厭孩子,用更簡單易懂的比喻,縱使連被假設為最愛孩子的親生父母親,也都可能會有虐待的情事發生。亦即,愛心,應該不是防止不當對待案件發生的絕對條件。
同樣是現場的幼教工作者,我很能感受因為幼教現場高張壓力而扭曲的情緒,這些扭曲的情緒容易引起各種的不當對待。然而,單單只靠愛心是沒有辦法化解這個危機的,因之,對於幼教勞動條件的要求,也會成為被討論的原因之一。但筆者卻也是看過不少良好勞動條件的園所,仍然有不當對待的情事會發生,在這樣情境當中的幼師,也並非是沒有愛心的。良好的勞動條件,似乎也並非是防止不當對待的萬靈丹。
因此,這些年下來,我一直思索著:「為什麼會產生這些不當對待的事件呢?」,在仔細分析各種案件的狀況之後,屏除極端變態與天性殘暴的加害人,還有極度悲慘工作場域所導致的案件後,我發現幼教現場中不當對待的發生,乃是一連串的運作機制所產生的。
也就是說,許多的案件,沒辦法單純只是歸因在「幼師有無愛心」,或者是「勞動條件的好壞」,而是在各種環境與個人要素的交織之下,經過一些時間發酵後導致的後果。是以,我試著分析這運作的過程,使其清晰化,希望能讓幼教現場,對於在預防不當對待或虐待的案件上有更多努力的空間,同時也提供一個脈絡,讓幼師能自我偵測,自己是否處在高危險的不當對待禁區當中。
我認為形成不當對待的因素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五種:園所經營、勞動條件、教師特質、幼兒氣質、家長特性。這五個因素之間的關係可以稍微區分為直接與間接關係。可以用下面這張圖表示:
幼兒園不當對待發生之可能因素與關係
幼師特質
人們一般口中的愛心,即屬於這個因素。我們之所以會直覺地認為幼教老師有愛心,正是因為知道照顧幼兒是一件極其辛勞的事情,要忍受幼兒的各種情緒,還需要付出來勞動力來做保育。所以,缺乏愛心,可能會導致一個老師對幼兒的表現展現出不耐煩、不情願,也比較容易以高壓、大聲斥責的方式對待幼兒。但實際上,我認為對幼兒的愛,有很大一部分會是幼師與生俱來的特質,有些人天生對孩子的喜歡就大過於一般人。
但如果只有愛,其實是無法完全勝任幼教工作的。因為愛包含著很多的情緒,如同我自己看過很多案件,當事人真的是出於愛孩子而給予嚴格的要求而觸犯了不當對待的紅線。因之,比起愛,幼教工作更重要的其實是教育信念、情緒管理和幼教專業知能。
我認為,「愛孩子」確實能讓你忍受一部分幼兒的任性、挑戰等負向行為,但當這些行為越來越激烈,幼師若單純僅有愛,則難以蓋括承受所有的負面行為與情緒。因為教師的工作不會只有面對幼兒,還有其他各種生活的層面。所以,回歸到對於教育的信念,才能引領教師忘記了自己身為教師的本職;同時,教師如具有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自然不會將這些負向的能量,轉為宣洩在極度弱勢的幼兒身上。最重要的是,教師在幼兒發展與專業課程上的理解越充分,面對不同的需求也會更願意嘗試不一樣的教育方法,而不會「堅持己見」。
也會有人爭議,如果要認真教導孩子,有時候看起來似乎就像是一種不當對待,那麼,所謂的教導與不當對待,到底又什麼差別呢?確實釐清這兩者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的教導,是引導孩子學習到正確的行為,為了要達到這種教育的目的,有時候確實會違反孩子的意願,孩子可能會表現出覺得辛苦或者是不願意繼續嘗試,此時幼師必須要能根據幼兒的身心狀態來轉換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與引導技巧,以此來幫助幼兒學習到正確的行為與知識。也就是我所提過的,具有專業知能的幼師,並不會時時刻刻「堅持己見」。
從另一方面來看,會導致不當對待的關鍵就在於,成人僅僅只是在強迫幼兒要能依照成人的指令來表現,一旦沒有依照成人的意思、方式等,就被視為是錯誤,這種錯誤被歸咎於幼兒本身的惡意反抗,為了要能施展成人的威權,所以採行更多的責罰,企圖使幼兒順從己見,一旦幼兒再次出現反抗的行為,則給予更大的責罰,最終就產生了不當對待的情事。在與幼兒互動上,要能區分這兩種是很重要的,因之,前提正是要具有足夠的教育專業知能。
我認同幼教老師多數具有愛孩子的心,但在我的想法內,卻不會覺得幼教老師一定要具有「愛心」。或我應該要說,我認為幼教老師對幼兒的愛,與父母對幼兒的「親情愛」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雖不是完全相異,但幼教師對幼兒的愛應該是本於「教育專業的愛」。教育專業的愛指的是,不論我喜不喜歡幼兒,我都不會因此損及他身為幼兒該有的學習權益,在專業的信念上,要能促進幼兒的最佳發展利益,正是我們的使命。事實上,許多的不當對待,當事人都會說「我愛他,我這是為他好」,我同意這點,但我想正因為缺少了專業的教育信念、知識還有情緒管理能力,所以才很容易產生不當對待的悲劇。
我自己曾帶過一位特教系的實習學生,她也愛這些特殊孩子,但是每次到我的班上看見這群身障的孩子,總是忍不住淚水。我能明白這群孩子的生命故事是直接觸動了她的惻隱之心,但如果身為教育專業人員無法控制這樣的情感,在一些教育行為上會很容易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準而不自知。醫生對待病人乃是一視同仁,醫生可以不愛、不喜歡病人,但專業的醫生並不會因此而放棄讓病人恢復健康生活的最重要目的。在教育的場域上失去了專業的愛,往往會流於過度的情緒,而無法客觀地審視孩子發展上的需要。
不過,單憑幼師的個人特質,並沒有辦法大到可以完全彌補其他因素造成的高危險狀況。
單憑幼師的個人特質,並沒有辦法大到可以完全彌補其他因素造成的高危險狀況
勞動條件
幼教現場的勞動條件會直接影響幼師對待幼兒的行為。眾所皆知,大量的體力與情緒勞務是幼教老師的日常,這些勞累如果超過正常人的負擔,在對應幼兒上就會很容易有所偏差。諸如大家熟悉的班級幼兒人數與工時,如果缺乏適當的比例,很容易使幼師因為過勞,在面對幼兒得情緒行為時有一些不恰當的反應。雖然處理職場壓力是社會人的課題之一,但僅僅只是要求勞動者單方面的自行吸收而沒有全面改善勞動條件,在高壓的狀態之下,再怎麼有愛的成人都絕對是無法承受的。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千百種的幼教現場狀況,一個老師也沒辦法完全應付得來。
除了工時福利、支援人力,我認為「留白時間」亦是在勞動條件很重要的因素,留白時間指的是幼教師能否在勞動的時候有留白的時間。這個留白的時間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個是幼教師能在這段時間內省思自己的表現與行為,思考自己的困難與需求;另一個便是在留白時間內輕鬆自在地與幼兒對話聊天。
幼兒教育面對的是人的工作,時時刻刻體察自己在工作上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教老師只是不斷地應付日常勞務,沒有留白的時間作為反省、體察與自我對話,那麼他的工作模式與習慣很容易就會「僵化」,也就可能落入「堅持己見」的心理狀態。當每天的庶務工作都一成不變,勞動者也沒有思考優化的可能,嚴重的是連回顧自己心理狀態的時間都沒有時,往往在最後覺察到狀況不妙的階段,當事人可能連身心都已經受到嚴重的損傷而不自知。至於「輕鬆自在地與幼兒對話」目的又是什麼呢?作為幼師,一開始或許是因為喜歡孩子而進入這個領域,但是為了要管理幼兒的日常,同時要使幼兒能有學習,幼師本身需要進行很多的庶務資料、學習評量、課程規劃等數據的整理製作與管理,久而久之,我們會忘記了幼兒教育內最珍貴的「純粹地與孩子共享快樂時光」的感覺,這樣的感覺,其實可以說是幼師一種自我療癒的能量,讓我們不至於忘記了「他只是個孩子」。
在勞動條件上,工時福利、支援人力還有留白時間如果都極度缺乏,等同就是在耗損幼師個人的教育能量,一旦耗損過多,不當對待的機率也就會增加。
園所經營
幼師作為幼兒園的勞動者,其作為亦受到園所經營的理念、方式有影響,這些影響雖然是間接的,但也是背後重要的元素。一個幼兒園能不能時時刻刻提醒幼師園內的經營理念,會關乎著幼師用哪種眼光來看待幼兒。如果園所僅是注重利潤、報酬,而不是作為教育單位側重於幼兒的發展,那麼幼兒本身並不會被當作一個完整的個體,而會僅僅是一種用來創造資本的物件而已。
教育理念看似空洞沒有太大的用處,但如果一個園所的領導者,時時刻刻都把這樣的理念掛在嘴上,有形的言語會影響潛意識,領導者所呼籲的價值,往往都會是員工們依循的重要方向。亦即,園所平常就沒有在強調「兒童權利」,園內的幼師自然也不會重視,或應該說,很自然地就會忽視掉。這種間接影響在幼師身上,會讓幼師慢慢就忘記了我們應對的對象,其實是一個完整的人,也就不太會在乎他們的感受。
至於管理方式,在許多以商業經營為主的園所當中,招生、表演會佔據很多的時間,幼師因為受限於園所管理,在面對各種活動時也只能展現出盡責員工的樣貌努力達成目標,而這樣來自上層的管理壓力就會間接轉嫁到幼兒身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期末或節慶的表演。幼師為了符合園方的活動價值,只能努力「訓練」幼兒表演出令人喜愛的節目,常常為了要求演出品質,幼師只能無奈以威權強迫幼兒服從,根本無法好好陪伴幼兒。其次,諸如園方對於課程的取向,如果是採取明顯的分科管理,違反幼兒發展本質,身為員工的幼師絕對也是沒有扭轉的空間,只能默默服從。其他還有像是對於行政管理的效能、員工士氣的鼓舞等,這些因素也都會間接影響到幼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在沒有效能、以追求最大獲利的經營理念園所之下,不當對待案件是更容易發生的,原因是幼兒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慢」的哲學,在以「快速」追求利益的經營方式下,自然很容易就會翻車。
那麼領導者呢?領導者又如何間接與不當對待有關聯?其實教育單位的領導者與一般企業,我認為沒有太大的不同。員工對於領導者的信服程度,會與追隨意願和企業忠誠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幼兒園內好的領導者,能引領幼師員工時時檢視自己的專業與學習量能,有好的領導者,員工也會喜歡跟他討論自己工作上的問題,甚至是對職涯生活的疑惑等,這能照顧到員工的身心健康,以達到「預防」的作用。反之,園內的領導者如果無法讓人信服跟隨,底下的幼師員工基本上不會與領導者交流互動,在園務上則會盡量欺瞞、拖延敷衍的態度來運作,那也就不可能真正關切到幼兒本身,所以往往出事之後,代表的也僅有那冰山一角,背後的問題更是嚴重。
幼兒氣質
根據一些研究,幼兒氣質確實會影響成人對待他的方式。但氣質是天生,並非有人刻意為之,一些難養型的幼兒,會因為其哭聲與脾氣,使得主要照顧者失去耐性。在專業上我們知道這些吵雜的聲音,都僅僅只是幼兒對自我需求的表達而已,也是幼兒唯一讓自己可以被成人注意到的方式。只是在生理上,我們聽到哭聲都還是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這樣幼兒才會被注意到)。成人要能有意識地控制這種不舒服,這是需要刻意練習的,但再怎麼練習,一整天要忍受高頻的哭聲都還是非常辛苦,因此支援人力與暫時交換休息更顯重要。一旦難養型的幼兒被放置在人力支援較少的園所,就會是一種被不當對待的高風險對象;可是同樣的環境,好養型的幼兒則沒有影響。
除了天生氣質外,再大一點的幼兒,如果本身有一些比較外顯的行為問題,也容易被視為是反抗成人而被以較嚴厲的方式對待,如果幼兒本身語言能力又不錯,能夠回嘴,再碰上一些特質較不好的幼師,自然也會容易產生悲劇。
當然,這並不是說發生了不當對待要去檢討幼兒本身,畢竟幼兒自己是沒有辦法控制要有怎樣的氣質的。在這個元素裡面是必須要提醒幼師,自己在面對一些難養型的幼兒時,必須要能保有足夠的情緒後設能力來自我覺察,一旦發現自己真的有情緒了,適時找人接替更換就能避免憾事發生,然而也如同我所言,不當對待是一連串的因素組合而成的。
一位普通的幼師,面對難養型的幼兒,覺察到了自己的情緒已經不穩定,他可能向園方尋求支援,但園方並不理會,或根本無人可支援,長期的壓力之下更容易讓這位幼師發生不當對待的情節;當然,也可能這名幼師在還沒有覺察到自己情緒時就已經動手了。換言之,同一位幼兒,也可能遇到了專業與情緒能力都極佳的幼師,可以順利適應;而另一種狀況,同樣是這位專業與情緒能力都極佳的幼師,說不定也會遇上百年一見難養型氣質的幼兒,因之使自己崩潰。
不論怎麼說,幼兒本身的氣質是保育的起點,若許多的元素都沒有足夠的支持,被不當對待的風險也就會增高,而在幼兒教育階段要做的,當然不是責令幼兒本身改善,而是採用足夠的教育專業與行政支援,確保幼兒能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之下平安長大。
在這個元素裡面,不論是家長或幼師,都應該要在接觸到幼兒的一開始,就先觀察清楚這個幼兒的氣質為何,而不是預設每個幼兒都一樣,所以只要採行一樣的保育標準即可,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個別差異是存在於每個幼兒當中的。
每位幼兒氣質都不一樣
家長特性
家長特性怎麼會與不當對待有關係呢?必須說,確實是有的。一個最直接的例子便是親師關係,親師關係裡面有很多的品質可以討論,單純只先看頻率,一位愈常與幼師互動的家長,幼師在跟其幼兒互動的時候,家長的印象就會自然浮現在心中,這會有一種自然的關聯做為保護的因子,家長也會有比較多的機會能理解幼師的風格與特性,這可以大幅降低彼此誤會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幼師在照顧幼兒遇到了一些困難時,如果因為跟家長的關係較好也有信任,都會優先採行與家長聊聊的策略,而不會立刻訴諸於過度的威權。
甚至推想比較極端的狀態,假設有一位想要先天就虐待幼兒成性的幼師,你認為他會選擇父母常出現在園所的幼兒,還是父母都不關心的幼兒下手呢?如果我是這位是虐成性的幼師,我會選擇比較少麻煩的後者。
至於親子互動呢?我前面提過,幼兒氣質是天生的沒有錯,但是對於行為常規的塑造,則有一部分屬於後天養成,家長如果沒有善盡管教的責任,放任孩子養成許多負向的行為,到幼兒園後會有更高的機率有人際衝突發生,這種因為放任而產生的負向行為,等同是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埋下了被不當對待的可能性。套入我先前的分析,幼兒園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環境,如果一位幼兒本身容易引起各種負向的行為,就會產生很多衝突,高頻率的幼兒衝突會拉低整體班級的效能,形塑教養壓力,萬一家庭本身又不配合管教幼兒,這會讓衝突更不容易被化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幼師很可能就會踩到不當對待的管教界線。實務上我也見過,有些較大的幼兒,因為常常看到家長在指責幼師,久而久之就會直接對幼師用不客氣的語氣頂撞,甚至發起脾氣來攻擊幼師的幼兒也並非沒有。
我沒有覺得在這樣情況之下發生不當對待的幼師,是可以被原諒的。畢竟再怎麼說,我們身為教育專業人員,必須要能盡可能地想辦法引導幼兒學習正確行為。只不過,在一些情況下,家長本身的不配合、猜忌懷疑、過度指責甚至是未能善盡責任,碰到這種蠻橫無理的家長,都會耗損幼師的能量,不論這位幼師有多優秀,縱使沒有被逼到崩潰,大概也會選擇低調離職了。
另外一個間接的影響,就是與家長的教養信念有關係。倘若家長就是那種重視活動華麗表現的性格,又或者覺得小孩就是應該要學習基礎知識,多一點才藝、讀寫算的課程才好的類型,這樣的教養信念就會影響到園所的經營管理,其壓力也就會很自然地壓到幼師身上,最後再透過幼師轉到幼兒本身。一旦壓力報表,遺憾也隨之而來。
每位幼師有其不同的親師互動能力,有些人或許能與較為棘手的家庭互動良好,有些人則無法。但與幼師同樣做為成人的家長們,調整好自己的親子互動與親師關係,同時抱持著合理健康的教養信念,我認為這是作為家長的本身最能降低不當對待風險的一項元素了。雖然是陳腔濫調,但是家長積極地與教師合作,確實對於降地不當對待有很明顯的效果,不僅僅是教師對幼兒的不當對待,還包含了家長對幼兒不當對待可能性。
幼師要如何偵測自己可能已經處於會發生不當對待的高風險區呢?
多數的幼師應該都是抱持著「我不會虐待小孩的」想法,認為自己可能會被通報為不當對待的可能性極低。不過,在我的經驗裡面,十個案件當中,至少會有超過一半的老師都是抱持這樣的想法。如同我所說的,不當對待的發生並不是單純的以教師的愛或者是勞動條件就可以排除的情事,更多時候就是發生在一個念頭、一個瞬間的當下,亦或者是從我們豪不在意的小細節開始累積。
我理解大多數的人開車都會遵守交通規則,但要說完全沒有違規過的人絕對是少數的,多數人違規也不會是惡意,甚至有很多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被違規」(例如:通過路口乖乖跟著車流,但是被紅燈阻斷的你剛好就停在黃格線的禁停區,既無法前進也不能後退,然後就被人拍照檢舉)。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職涯是絕對會掀起一波漣漪的。
因此,我由自己分析的脈絡當中,提供幾個具體的方向給現場幼師們參考,常常去偵測自己是否真的處在這些高風險區,如果意識到了,也要能知道從那些方面開始著手改善,如果無法改善,也應該要避開這些危險的因子,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守護幼兒。
幼兒教育工作者「不當對待潛在風險自我評估指南」
【個人心理狀態評估】
- 工作熱情:你的熱情指數還在線嗎?
你還會因為小朋友會自己繫鞋帶而激動得睡不著覺嗎?
還是每天早上都在想「唉,怎麼又要去面對小孩了」?
想像一下,如果明天突然放假一天,你是鬆一口氣還是有點失落?
- 情緒管理:脾氣溫度計
最近是不是感覺自己的脾氣像是夏天的溫度計,動不動就飆升?
小朋友打翻顏料的時候,你是想大吼還是想笑著說「哇,好漂亮的現代藝術」?
數數看,今天你對孩子們笑了幾次,皺眉頭了幾次?
- 專業發展:學習雷達還在轉嗎?
如果發現自己的熱情像洩了氣的氣球,脾氣像是隨時會爆發的火山,或者腦袋裡的新知識像沙漠一樣乾涸,那麼是時候給自己充充電了!
【工作環境分析】
- 工作時間:時間魔術師
你的工作時間是不是像橡皮筋一樣越拉越長?
下班時間是17:00,但你總是晚一個小時才下班,然後發現天已經黑了?
數數這周加了幾個小時的班?
- 人力資源:人手充足度檢測器
照顧的孩子是不是多到讓你懷疑自己其實是章魚精?
有沒有因為忙不過來,而產生「我要是能分身就好了」的奇怪想法?
你長時間處在「安撫哭泣的孩子、處理打翻的飲料,還要接聽家長電話嗎?」,甚至要面對主管的會議報告進度?!
- 組織氛圍:園所氛圍測量儀
如果這些方面出現問題,可能會增加我們對幼兒產生「不當對待」的風險。別害怕提出來,因為改善工作環境對每個人都有好處,雖然並不容易,但試著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工作環境,絕對是值得的。如果這個園所已經沒救了,我建議盡早離職為佳。
【與幼兒互動情形】
- 對待公平性:偏心指數
有沒有哪個孩子一出現就讓你頭大三分?
是不是對某些孩子特別沒耐心,恨不得把他們裝進火箭送上月球?
閉上眼睛,想像班上的每個孩子。有沒有誰讓你不自覺皺眉?
- 互動品質:親和力測量器
孩子們還會像小尾巴一樣跟著你嗎?
還是他們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大灰狼,嚇得躲起來?
今天有多少個孩子主動來跟你分享他們的小秘密?
- 行為管理:問題處理方式分析儀
如果發現自己對某些孩子有偏見,或者孩子們開始把你當成洪水猛獸,那就要警惕了。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寶貝,都值得被公平對待和愛護。
【親師關係評估】
- 溝通意願:親師關係透視鏡
看到家長來接孩子,你是熱情迎上去還是想躲進櫃子裡?
寫家長聯絡簿時,是充滿期待還是滿腹牢騷?
-最近一次主動聯繫家長是因為好事還是壞事?
- 信任程度:信任度測量器
家長們還會主動跟你分享孩子在家的趣事嗎?
還是他們看你的眼神充滿了懷疑,像是在看外星人?
小測試:數數這周有多少個家長主動跟你聊天?
- 意見處理:抱怨處理能力分析儀
良好的親師關係就像是防護罩,能夠有效預防各種問題的發生。雖然這段關係並非完全是幼師可以掌握的,但如果發現和家長的關係開始變得生疏、冷淡且失去信任基礎,你應該要留意與該家庭幼兒互動的方式,避免可能會被誤會的行為。
如果你對於上面的風險評估指南的反應都是負面的,這表示自己真的就處於一種高度的風險區,很可能未來某些單一事件會讓你陷入不當對待的案件當中。倘若如此,我建議你應該要積極檢視是哪個面向的潛在因子風險最高,盡早進行改善與避險的具體作為,才能保護自己和幼兒。
我喜歡幼兒教育,但也深知社會變遷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沒人可以保證你的職涯路途上絕對是一帆風順,但是盡可能讓自己顛頗的機率降到最低,我認為這是我們身為幼師最能著力的地方。
最後,看完這個文章的你,如果對於自己的狀態有所懷疑,歡迎拿出你的全教總會員卡與我們諮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