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

幼托整合之後,台灣幼兒教育人員的制度主要分為三種,教師、教保員與助理教保員。但在不論在整合之前或之後,教師與教保員的制度公平性就不斷被挑戰,特別是在公立幼兒園。其中最大的爭議點,是認為教師與教保員在幼教現場的工作都一樣,為什麼薪資待遇卻有所差別?也就是過去最容易被挑起的議題:「同工不同酬」,這個觀點認為幼教現場當中大家都同樣是在照顧幼兒,但為何教保員卻領著不一樣的薪水?認為這樣的職場條件並不友善。比較激進的立場甚至認為,「明明都一樣愛小孩,憑什麼教師的薪水就比較高?」

數位時代發展迅速,手機用於學習上,除了能即時獲取資訊、 應用於數位學習、也能進行線上的溝通與協作,更有利於遠距學 習。然而,手機依賴甚至成癮對身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眾所皆 知。手機成癮在學習層面的影響更是深遠,包括社交技能下降、 分心與過度依賴、自我控制能力減弱、信息過量、不良/假資訊 氾濫、作弊風險、網路霸凌、不當使用攝錄功能、網路安全風險 以及學業與手機使用失衡等。

飲食乃是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對正在發展的幼兒來說。而所有人都清楚一點就是,在食材方面一定是「便宜沒好貨」。只是在大家都只關注幼兒營養的學理層面時(應該攝取多少的食材),卻沒有人去思考,幼兒園內的餐點費到底夠不構支撐起理論上幼兒一天健康食材分量呢?如果最基本的經濟層面都無法支持這些基礎的營養食材,那我們在高喊促進幼兒飲食品質的行為,也只是在畫大餅而已。

攸關特教學生權益的特殊教育法(下稱:特教法)十年一次大修正在教育部修訂中,在開了四場公聽會後,教育部並未就原來草案的重大爭議有所改變,僅是一些枝微末節的技術問題或文字做變更。然而,這部法律是否能符合學校現場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頗令人懷疑。為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特別針對基層教師進行特教法修法的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學現場的實際問題與需求所在。